2024.08 親子園5:家聚會實行蒙恩見證
目錄 ▼ |

小時候因著有兒童讀背經的實行,所以媽媽睡前就會陪我們一起背經,而且一邊背經,一邊教我們認字,最後再說繪本故事哄我們睡覺。那時我也不懂其實這就是家聚會,只知道這是睡前最快樂的時候,可以和弟弟妹妹在床上玩鬧,一邊在床上蹦蹦跳跳,一邊複誦媽媽所說的經節,神的話也慢慢紮根在我的裡面。 但是要說真正認識到有家聚會的時候,是在我小五受浸後,媽媽開始陪我讀「石榴放蕊」,每天晚上讀書前我們都會一起讀一篇,然後再為接下來的讀書代禱。後來慢慢的大家也一個個加入,但也因著課業日漸繁重,加上爸媽晚上常常有召會各項的活動,所以就變成了每週日固定的家聚會。我們會來在一起讀聖經,彼此代禱,一起聊天,吃東西。我覺得這樣的家聚會,不僅是讓我分別時間來享受主的話,另一面也是讓我和家人更緊密的連結在一起。上大學後,因著有許多的課業,還有各種的聚會、晚禱,其實平常是不太會想到要和父母打電話的,除非遇到了一些很特別的事,才會想打電話給媽媽跟她分享,或是尋求幫助,但是有了這個固定的家聚會,使我能了解家人一週的狀況,並為下一週的各項事情彼此代禱。雖然在這段的時間裡,我們也並不是每次都會進入聖經內容,有時也會聊著聊著就忘了時間,但最後我們都會回到神的面前,以禱告結束每一次的家聚會。藉著家聚會我知道是神在愛裡,把我們家建造在一起,使我在外地讀書的日子裡有一個宣洩和得到加力的機會,讓我更有力量能繼續面對新的一週所有的事。感謝主!家聚會是我每週的加油站! (大女兒 王柔云)
感謝主,讓我有機會在此和弟兄姊妹們分享家聚會的實行,我們家的孩子暑假後分別是升國二和小一。 去年親子健康生活園之前,我們家還沒有固定家聚會時光,但自從去年參加完後,孩子都好開心好喜樂,因為每一天都被詩歌充滿,回家後都會分享其中的點滴;另一面孩子有同伴做什麼都願意,只要在一起就很喜樂,因著這樣孩子也被主的話深深的模著,而且並未因活動的結束而畫下句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頭。我們家也在去年開了兒童排,深信「兒童是個大的福音」,只要基督徒願意走出去傳兒童福音,不僅有機會帶領兒童信主,更有機會因得著兒童,進而為主得著整個家! 家聚會,不是開會,而是生活。在每週兒童排前我會天天陪孩子先操練進入當週的課程,事前的預備與操練就成了我和孩子最甜美的家聚會時光了,我們會為著要來的兒童排一起打掃整理家務,一起在家操練呼求主名、背經節、唱詩歌及禱告,孩子渴慕成為榜樣,因此我們也會將操練的情形上傳影片分享到群組中,其他的孩子看到別人操練的影片後也會受到激勵,也會要求將自己的操練及家聚會的影片分享給大家。 家聚會的過程中是我和孩子最甜蜜最美好的時光,孩子的心是「單純的、容易被觸動的」,因著有家聚會我和孩子有更多的談心時間,我們的相處不再只是管教責罵,親子之間的對談會一起分享今天發生的點滴,如有做錯之處,先帶著孩子到主的面前來認罪悔改,因為主的寶血可以除去我們與主之間得阻隔,然後將主的話供應餵養給孩子,讓他們遇到困難時就能經歷主並享受主的同在。 最後我要用馬可福音十二章30節的經文跟大家分享:「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台北士林大區 徐玉芬)
為什麼需要實行「家聚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課業和才藝等各面的學習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但在屬靈方面的培育和性格上的成長是緩慢的,而孩子和父母在生活上的衝突不斷的增多,所以需要家聚會。在實行家聚會後,我發現有幾點改變: 1. 因著家聚會的操練,明顯改變了家裡的氣氛,父母自己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與孩子們相處,這是十分蒙恩的地方。 2. 孩子因著操練,在行為和態度上有改變(如在練琴和玩電動的事上),願意有等待並且學會溝通。 3. 孩子開始養成家聚會的習慣,並且主動提出特別是在一天結束的時候。 我有三個孩子:8歲的哥哥、6歲情緒敏感的妹妹、4歲活潑調皮的弟弟,在家聚會前總是會有許多的紛爭、混亂,甚至家聚會過程中小孩的情緒也是不佳;腦袋也曾閃過,如果沒有家聚會的進行和限制,就可以儘量避免減少有混亂的狀態發生。 有一次,在詩歌帶動唱的過程中,哥哥因著說了一句話讓妹妹不開心,妹妹就開始大哭,先尋求爸爸的懷抱;我裡面則邊禱告邊忍耐,天然的感覺是,這到底有什麼好情緒崩潰的?後來妹妹轉向我的懷抱,詩歌還是繼續放著,哥哥仍然跟著做動作,弟弟如常在一旁跑來跑去;我一面安慰妹妹,沒有多說什麼話,只說,哭好了要一起跟上動作喔!結果妹妹了看了一眼平板上的詩歌帶動唱,就把眼淚擦一擦,也跟著一起進入詩歌帶動唱。 在那個過程裡,我認識到,今天不管有沒有家聚會,每個孩子原先有的特質還是一樣,晚上要玩到我催睡覺催到生氣。哥哥還是會逗妹妹,妹妹還是一樣常常會哭,弟弟也如往常的活繃亂跳,但因為有了家聚會,我們全家人都看重,就可以讓家庭的氛圍漸漸改變,而蒙主的保守。 你問孩子為什麼喜歡家聚會?他說因為每天做,變成一個規律,他就覺得是很重要,是一定要進行的事。孩子其實是很好塑造的,所以要趁著他們還年幼、柔軟敞開的時候,讓他們養成固定享受主話的生活,這樣就有主話做他們生活的根基,就連跑來跑去的弟弟,也會跟著說「忍等待,忍結實」。以下是大兒子詹予光的分享:「我覺得家聚會很有趣,爸爸媽媽就算心情不好,但是在家聚會的時候,還是會溫柔的對我說話,爸爸媽媽說故事的方式也很有趣,會讓我聽得懂。」 (台北士林大區 詹家豪、林麗芬)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