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的實務參考

(請注意原則,而非照章全收)

  • 訂定一些事情是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習慣,譬如飯要在40分鐘內吃完,吃飯過程中不能下來玩,刷牙……選五件事來集星星,今天有做到就有星星,假設如果集到20或30個星星就帶他去店裡買一樣3美元以內的東西,讓他自己決定要怎麼花,讓他學習把金錢的價值用到最有價值,如果他決定這次不用掉,他可以攢著下次積多一點再買更有價值的東西,兩歲多就可以開始如此做。
    40分鐘內沒吃完飯,飯就收了,到下一餐之間只能喝白水。不要拿著飯碗追著餵小孩,是小孩加入我們家,不是我們加入他;是他要配合我們家的作息,不是我們配合他。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3~4週,所以這個獎勵表的目的是引孩子經過一個過程、建立起好習慣,也順帶學習金錢的使用和價值。
  • 在美國小孩5歲上幼稚園就可以開始給零用錢,假設開頭一天給 1 penny,存在存錢筒裡,一年寒假、春假、暑假,在假期結束前,把存錢筒打開數錢,十分之一奉獻,剩下的錢他願意怎麼花都可以,幫他開一個銀行戶頭,下一次開存錢筒的時候才可以用,假設他有10元,如果他決定要存起來,我們就再給他10元存起來,養成他有追求更高目標的個性。如果他要拿這些錢去買書,他有20元,我們就再給他20元讓他去買書,如果他要買吃的玩的,那就只有原來的20元可用,慢慢的他會學到:金錢可以儲存,知識也可以儲存。他也學習如何使用金錢可以有最大的價值;將來能用錢,而不是被錢用。
  • 要求孩子做家務,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要共同分擔,不必額外給零用錢,但是如果老大沒做該做的家事,當天他的零用錢就給幫他做的弟弟妹妹。孩子做家事要教他怎麼做,要稱讚他,家事和作業是他自己的事,他要自己做。當你鼓勵孩子時,要用具體可見可領會的東西來舉例說明。譬如說一個生性只考慮自己的孩子,可以跟他說「媽媽希望你做太陽,做你們班的太陽,做家裡的太陽,發光發熱。」
  • 有時候買東西可以故意不給兩個孩子買一樣的,或是一個人有,一個人沒有,或是一個大、一個小,讓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什麼叫作公平,有時候姐姐需要,有時候弟弟需要。你拿到或享用的一切東西,都要感謝,因為沒有一毛錢是你出力量賺來的;若沒有拿到,也要知道父母有他的考慮,跟公不公平沒有關係。
  • 每天花二、三十分鐘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讀中國傳統故事中講到鬼神或偶像的故事,會讓他搞不清楚,等他長大,神的根基已經立定了,他要讀再讀)。孩子會喜歡閱讀,是因為他喜歡跟母親在一起感覺。
  • 每天跟孩子分開後再見面時,可以把這一天的感受或是聚會得著的內容,找合適的部分分享給他,也讓他講講這一天發生的事,這樣到了青少年時期,孩子比較不會向我們完全關閉。有學者研究指出,孩子長大後還愛主的家庭,除了父母會陪孩子讀聖經以外,在生活中常常也會提到信仰的事。生活中要常常把「神最大,我們都在祂之下」這個次序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在主之下,只要是主耶穌要媽媽說的、做的,孩子就沒有第二句話。
  • 孩子生氣時,給他一個枕頭或不倒翁讓他出氣,或是畫畫或是寫字也可以,之後再引導他把感覺說出來,當他要說的時候,你一定要停下手中所有的事,兩隻眼睛跟他同樣的高度,看著他,鄭重的聽他說。如果他要做的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就要告訴他不可以,但是可以折衷成做別的。絕對不可以做的就是不可以,要守住界線。在家裡看得見的某個角落放一張椅子,是 time-out 區,因為有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會在房間裡傷害自己,用一些不好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 time-out 時最好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或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放一根管教的杖,主叫我們用它才能用,要跟孩子說:「我捨不得打你,但是你剛剛做了什麼不該做的,我們之前已經講好了。」(要會講「捨不得」,「我捨不得你們長歪」,「不要巴著手機或電視,因為我捨不得你們做垃圾桶。」,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是高的。)
    有兩件事是一定打的,一個是說謊,一個是做了傷害自己或別人身體的事。比方老大把東西弄壞了,會說是妹妹弄的,這是人推諉責任的墮落天性,如果孩子說謊成習慣,一個原因可能是大人太嚴格了,一個原因可能是大人太忙了,孩子會以說謊來引起大人的關注。除非大人在場親眼看到是誰把東西弄壞的,就不要問是誰做的。孩子喜歡畫牆壁,就買一大張白紙貼在牆上讓他畫。
  • 孩子小的時候,生日時可以寫信給他,念給他聽,告訴他:媽媽懷他的時候父母的喜悅和期待,以及肯定他的價值與他的成長,他心裡懷著父母對他的期望成長,知道神讓他生在這個家裡,而不是在別人家,這是多大的祝福……,這些會在孩子的裡面建立起自我珍惜和高的價值感。
    孩子大一點時,生日、過大的節日、開學、搬家、轉學……都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不妨跟孩子一起有奉獻的禱告。除夕夜一起講講過去一年的情形,一起表達對神、對人的感恩,然後一起跪下來禱告,把自己再奉獻給主。神給人造光體擺列在天空,是要「定節令、作記號」。孩子的成長特別需要記號,製造全家人在一起的特別回憶,孩子如果跟父母拉得很緊,就不用太擔心青少年的時候。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像是在放風箏,手中要拉住線;長大了,父母要作港口,讓孩子盡量去開拓,孩子有全部的自由,但是有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回來,父母和家永遠在這裡。

(姊妹談話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