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 把握屬靈教育的黃金時期,投身兒童服事
對兒童服事的迷思
無可諱言,我們對兒童服事的認知,多半以為兒童服事是因大人聚會時爲看管兒童,或是服事兒童,特別是為兒童排所需,而有的一種方式。當兒童服事只是附屬於某一需要,兒童未成為服事的負擔主體時,其結果是「重會不重人」,以及有需要看管兒童時,才召集服事者安排服事,缺少培養兒童成為正確、健康肢體的長遠規劃。
然而一些曾實際在各小區服事兒童的聖徒,或因缺少配搭、供應和異象上的更新,至終全人耗盡,從此對兒童服事敬而遠之;或因服事得有果效者,以為找到絕佳之路,不容易再有突破,而侷限在小小的格局裡。
把握屬靈教育的黃金時期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一個嬰孩出生時,他的腦重量約260公克,八個月後增加到300公克,兩歲七個月增加到1000公克,而成人的腦重量約1250公克到1350公克。所以,三歲幼兒的腦部發育已經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八十。到了六歲,腦部發育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例如蓋房子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後,若要重新更改結構就很不容易;同理,一個人腦發育未達百分之九十以前,可塑性較大。因此,一個人可塑性最大的時期是在六歲以前。
教育人士對零歲教育(O ─ 6歲)的注重,提醒我們更需要把握這個屬靈教育的黃金時期,我們不是要孩子成為好人或偉人,乃是成為神人,成為得勝者。當我們害怕我們的孩子在屬世的教育上輸在起跑點,希望孩子比父母強時,請不要忘記他更需要屬靈的教育,而不要錯失良機。孩子很快就長大,父母要把握屬靈教育的黃金時期,培養薰陶他成為正確健康的小神人。
父母的託負和責任
詩一二七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賜賞。」神要父母作他產業的管家,父母只是照管的代表權柄,神才是真正絕對的權柄,養育兒女是為成就神的心願,不是成就我們的心願。
兒童是成人的縮影,是成人的反射,他的一舉一動皆模仿父母,兒女也是一面鏡子,當兒女犯錯時,常常就是父母本身的翻版,反而父母需要有自省的能力,因兒女從父母學習得最多也最直接。有句猶太諺語:「子女不會因父母說什麼,而做什麼,他會因父母做什麼,他就去做什麼。」所以身為父母者,真是要謹言慎行,為兒女聖別自己,做兒女的好榜樣。許多兒童進入青少年,性情變得不穩定和叛逆,然而也有作父母的見證,因著操練過「屬靈到家」的生活,陪孩子學會經歷主,以致孩子沒有所謂的叛逆症候。
其實,兒女多數的時間在父母身旁,父母應當善用這珍貴的時日,「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言二二6 )家中屬靈的教育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是無法用兒童聚會取代的。最好的服事者就是父母,最重要的服事者也是父母。我們兒女的屬靈前途,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我們身上﹗
申命記六章四節說:「以色列啊,你要聽!」清楚指出,以色列人該有的家庭屬靈教育在於「聽」神的話。父母不只在知識上要認識聖經,也不僅在背誦「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而是要進一步地,落實在生活層面,以全心、全魂、全力量去愛神,這對孩子才是最佳的榜樣。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禱告,那麼父母就要先禱告;如果要教他們愛人如己,那我們就要先愛人如己;如果我們要教他們讀經,那我們就要先讀聖經。
雖然信不能遺傳,但卻可以傳輸。就像提摩太接受信心的傳輸,是先在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裡面的。從小我們就該將無偽的信心傳輸到兒女裡面。今天我們若不抓住機會傳輸,就來不及了,我們要與世界搶時間,讓我們兒女從小就有無偽的信心。
召會的帶領與成全
從十二月開始,新竹市召會在兒童服事上將有一個新的往前,對父母的成全將是近期主軸。藉由每個月第一個及第三個週二之禱告成全事奉聚會,學齡兒童父母、小學任教的聖徒及對服事兒童有負擔者,將齊集一堂為兒童服事禱告,並一同藉著職事的話學習如何在主裡作父母。
週末則有學齡前兒童父母之座談,內容涵蓋聖經中關於父母養育兒女的教訓及專精幼教及特教方面聖徒提供孩子心理生理發展之建議,以及一些師母們養育孩子之經驗分享,期盼藉此規劃,能產生更多正確健康的父母,服事出屬靈健康的下一代。
(2006.11.26 陳永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