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服事歷史(1966~2010)

2010.12

點擊可看大圖

新竹市召會兒童服事歷程簡述(1966~1996年)

新竹市召會兒童服事發展的過程,大約是從主後1961年(民國50年)後才開始陸續地形成。在未有兒童聚會期間,孩童大都陪在父母身邊一同參加聚會。

由於孩童漸長漸多,為了不影響聖徒聚會,就開始由招待的姊妹,將兒童集中照管並服事。

約在主後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左右)起,我裡頭興起負擔,看見召會需要建立起正規的兒童服事,經由與年長師母們的交通,大家對此需要都感覺一致,於是開始推動。從仁愛會所(一家),老二家,三家,四家陸續成立了兒童服事,因著果效不錯,就順手推舟,凡願意打開的家都設有兒童聚會,如東山街附近,有張陳素端姊妹家,趙白愛蘭姊妹家,孫李婉如姊妹家,東大路附近有張瑞彪弟兄家,到了武陵路附近有胡歐陽輝姊妹家,屈酉生弟兄家,南勢有陳李曼君姊妹家等,直到南寮。聚會大部分在主日上午或下午,也有的是在週六,都照著各家方便的時間進行。後來規模作的比較大一點,每年會舉辦一次集中的兒童特會,兒童人數多達三百餘人。聚會中有詩歌展覽,有背經展覽(含個人與團體的),或有聖經故事話劇演出等。負責弟兄們也會至聚會中對兒童講些勉勵的話,以及頒發獎品。那時小牧人從年長到在學的都有,每次集中的特會如同過住棚節,熱鬧非凡。

後來過了一些年,同工弟兄覺得能在聚會中盡功用的聖徒大都投入兒童服事,從此就開始收編,縮小服事範圍,兒童人數隨即下降(剩不到原來的一半),小牧人服事的心願也漸漸冷淡。除了仁愛會所及老二家保有兒童聚會外其他全部都停了。

因著兒童人數的銳減,有一天我靈裡實在過不去,於交通後,就再次召聚一些有心配搭的聖徒,重新開始服事。每主日早晨七時,就在仁愛會所舊的執事室,先有小牧人的交通與成全訓練,從如何領詩,如何正確講說聖經,同時更注重服事者的性格操練,如言行舉止、服裝儀容等,都要求他們能成為兒童們正確的榜樣。

感謝主!因著我們同心的勞苦,服事的氣氛就漸漸升高。那時小牧人大都是清交大的弟兄姊妹,加上一些有心願的高中生,服事過的如周復初弟兄、朱敏弟兄、陶國清弟兄、潘承恩弟兄、何佩芬姊妹,蘇秀瑛姊妹等等,因著調整,兒童人數也就逐漸回升;小牧人也常在我家一同為著服事有禱告、交通、檢討與規劃。後來決定每年的寒暑假舉辦兒童成長營(三天二夜),小牧人與兒童一同住宿在舊的交大弟兄之家(目前已重建)及科園會所裡。我們定下每一次成長營的主題,分配好各項服事配搭,如總管,飯食管理,生活管理,場地佈置組,活動設計組,各盡其職。因為辦得有聲有色,深受家長肯定,都搶著替孩子報名(每期名額限五十名,資格是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兒童),所以報名狀況踴躍。在各項活動中孩子最喜歡的有綠野仙蹤,及最後一晚的全體小牧人依聖經故事為題編演的話劇,每次總是在孩子依依不捨的情況下結束。

直至宋高弘弟兄調至新竹服事,宋姊妹有負擔推動兒童排,那時我因病,就將兒童服事轉交給她負責。

回顧四十年的兒童服事,一面藉此接觸並得著許多兒童,另一面以往服事過兒童的小牧人,幾乎都留在召會生活中,有的全時間,有的是各大組的負責弟兄,內心深得得安慰。主使我們的服事件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正應驗主的話說:「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兒童服事非常有價值,它不僅能得著兒童更能成全服事者。

(林祝述真2010.12 記錄於金燈台(三))

新竹市召會兒童服事歷程再述(1996~2010年)

1996年二月,宋高弘弟兄至新竹服事,宋姊妹配合弟兄的服事,開始團姊妹這一環,並鼓勵服事兒童。當時的服事一面有主日兒童聚會,集中於仁愛會所進行,分四個班採分齡教學(五六年級、三四年級、一二年級、幼稚園),內容有兒童詩歌與聖經故事。小牧人每週主日早上八點至九點,於仁愛會一同禱告、交通與操練。由於八月份召會辦了一次「桃竹苗區眾召會校園服事者集調」,邀請了主恢復中校園服事各環節有豐富經驗的前面弟兄來幫助我們。國小組這一面,弟兄們從職事的信息與負擔中,交通到兒童服事的異象與實行的藍圖,特別強調兒童排實行的重要與便利。原來服事兒童的大專聖徒因著召會帶領的轉彎,回歸校園學習配搭服事,所以服事兒童的責任全部擔在兒童的母親與少數單身姊妹身上。聚會的方式,也從一人講眾人聽的老式帶法,改為活力排的聚集方式,加強教師與兒童之間的互動,並啟發孩子們生機的功用。

因為教材統一,每週為著幫助孩童進入主的話,有印製背經卡;為著幫助兒童經歷主,特別看重生活操練,所以要填寫操練表與寫下見證。

1997年,四月份開始推動週六下午兒童排的實行,所以就鼓勵本地姊妹們打開家作兒童排,以落實屬靈到家的實行。1998年九月宋弟兄離開新竹以後,由左慕遠弟兄親自帶領,於各大區選立聯絡人與窗口,配合有負擔的姊妹們繼續服事兒童。

1998年九月,科園大區開始以兒童排的方式進行屬靈教育,盼望擴大社區接觸達到人數上的繁增。仁愛、南大、光復大區,兒童服事仍以服事兒童主日聚會為主。

1999年四月份,參加了第一次全台兒童服事者集調特會,主題為「新時代兒童工作」。交通到兒童工作的成敗在於健康的家,每個家都需要打開作活力排。如此可以叫兒童的福音大大傳開,也為召會立下紮實的根基。五月份陳洵弟兄來新竹供應,特別交通到「健康的家庭生活與兒童活力排」,至此召會全面推動各大區兒童排的實行。到七月份統計,已經成立了21個兒童排。十一月份陳洵弟兄再次來加強,至此召會對兒童排實行的目標與方向更清楚。

除了兒童排的推動,全召會性的兒童活動於停辦多年後,在二○○○年,二月份恢復開辦「兒童快樂生活營」,共有65位兒童參加。當年暑假,又辦了「兒童生活操練營」一連四週,目的是使兒童在生活習慣、待人接物、同伴的配搭、屬靈的操練、性格的建立、說話與表達上,都有好的學習與操練。九月份在新竹舉辦了一次「全台兒童服事者相調交通聚會」,共有480位聖徒參加。會中全省分12個大區見證各地蒙恩的實行,然後有陳洵弟兄與王元享弟兄在兒童工作的異象與負擔上加強聖徒。末了也訂定展望與目標,盼望每年能有百分之三十的成長,到2004年,全島兒童能達到二萬一千人。

2005年,陳永政弟兄(全時間)進入兒童專項服事,一面繼續推動兒童排,一面恢復開辦全召會性兒童活動。我個人也在這時候,進入兒童專項與永政弟兄一同配搭。七月上旬我們辦了一場全召會「兒童福音特會」,主要的目的,一面是要讓各大區兒童排有展覽的機會,一面使社區接觸的福音兒童與其父母,一同調進召會生活中。此外也藉此活動,表達召會關心兒童工作的決心。七月下旬我們第一次自行舉辦了親子健康生活園,共有120人參加,性格主題:「恆、難、壓」,以約瑟的故事使孩子們對主題產生深刻的印象。

為了幫助兒童進入對主話的享受,也開始規劃了週中讀經、背經的實行。從新約開始,以三個月一期,定期舉辦背經展覽以推廣至每個兒童排。

2006年八月份因著召會舉辦東馬相調,過程中有感於東馬眾召會對下一代的教育與成全,不遺餘力,成效卓著。返台以後,在負責弟兄們多面交通下,將每月第一週與第三週之週二改成「專項禱告、事奉成全聚會」,以充分顧到召會中的下一代。由十二月第一週正式開始,兒童組特別於仁愛會所三樓聚集,董傳義弟兄也進入兒童專項,協助推動。特別在兒童排與家長座談這一面,著力甚深。

2007年,李張秋鈴姊妹也加入兒童服事(家搬至新竹)。因著姊妹長期在台北市召會配搭兒童專項服事,且在王元享弟兄帶領之下,於是把兒童服事的水流帶來新竹。於四月份開始成立小六排,開始銜接的工作。八月份兒童組辦了一次升小六受浸的聚會,為著後續成全,不久(九月底)也成立少年主日成全聚會,先是集中作,這兩年也推廣到各大組。另一面,召會也感於建立家庭神人生活的重要性,為著幫助一個一個的家,都能屬靈到家,於十一月遂開辦了第一梯次的「神人家庭訓練」(以兒童為主,父母一同參加),有近40個家一同有分。其中隊輔有許多是青少年聖徒,藉著帶頭認真操練,竭力服事,生機功用得以啟發。由於成效不錯,於2008年初利用寒假,又辦了一次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神人家庭訓練。藉著三天兩夜實際的操練,讓每個家庭體驗,實際的神人家庭生活如何建立,父母與孩子如何建立正常的互動關係。甚至這樣的訓練也延伸到青職聖徒,於同年四月份假期,我們也辦了一次以青職為主的神人家庭訓練,特別請到台北市召會十二會所聖徒來為我們施訓,反應極為熱烈。七月份我們再辦了一次,讓那些家中有孩子尚未參加過的家,一同有分,同時也擴大到竹苗區。2009年七月份,我們還辦了第二階段的神人家庭訓練,特別讓已經經過第一階段訓練的家庭來參加進階訓練。

2009年二月,兒童組舉辦了為著兒童排與兒童服事者的特會,特別請王元享弟兄與台北市召會兒童服事聖徒來交通,並見證兒童排實施的果效。王弟兄特別接受負擔於每月第一週週二禱告事奉聚會來幫助我們推動兒童排的實行。一直到年底,我們有40個兒童排建立。十一月底,我們辦了一次親子生活與品格培養大會,一面基於暑假親子健康生活園性格主題,延續操練三個月後的展覽;另一面為社區兒童排擴大招生。所以特別邀約兒童排與社區中福音家長與福音兒童一起來參加。由於家長反應相當熱烈,所以我們就定規,今後每半年就舉辦一次這樣的特會,成為兒童相調,兒童排推廣與擴大招生,讓社區福音家長能有機會接觸並認識召會。

綜觀這麼多年來的服事,配合職事與前面弟兄的帶領,我們看見一個健全之兒童服事的架構:由家庭神人生活、兒童排、主日和假期中拔高且專特的成全及定期展覽所構成。其中家庭神人生活(養育)尤居關鍵樞紐之地位,不僅是兒童主日教育的基礎,亦是兒童排的根基。但家庭神人生活操練之持續力,則有賴於良好性格的托住。性格若殷勤,家庭神人生活操練則不致於半途而廢。兒童排是培育,也是啟發兒童生機盡功用,與擴大福音接觸,以引進社區不信的家,認識並進入召會生活的重要憑藉。

主日成全是教育,藉著完整系列的帶領,培養孩子從小明白認識主的話,認識救恩,藉著人物榜樣來學習如何經歷神,也藉著團體的操練,培養適合身體生活的性格,以為主預備合用的器皿。

平日生活操練讀經、背經,藉此父母與兒童一同建立屬靈到家,共同操練過神人的生活。

寒暑假舉辦以性格為主軸之親子健康生活園,採寓教於樂的方式設計三天兩夜豐富的課程,幫助家長及兒童從人物榜樣認識並珍賞他們的性格,進而操練建立良好的性格。好奇心、榮譽感及愛玩耍是兒童與生俱來之特性,因此活潑的唱詩、生動的講故事及好吃的點心,是服事兒童時不可或缺的。生活園的活動設計上融合這些特性規劃五大內容:詩歌歡樂集調、家聚會的實施、兒童排的示範、大地遊戲、兒童申言。這樣豐富的內容,後續可以在家中,或是在兒童排裡不斷的重溫,親子一同操練。

為著推廣親子健康生活園之性格主題操練的果效,並且為社區兒童排招生,於「親子健康生活園」辦理完三個月之後,會擇期舉辦「兒童歡樂成長園」(兒童排特會),以推廣兒童排實施的成效。

除以上所述,全台每年會舉辦一次兒童服事者集調,我們也鼓勵所有的服事者一同參加,藉著兒童服事異象的重溫與加強,加上觀摩各地召會實行上的蒙恩,使我們的服事是在身體的水流中往前。願更多作家長的聖徒能積極投入兒童服事,為著主預備更多合乎祂用的器皿,預備得勝者,以迎接主的再來。

(林受恩 2010.12 記錄於金燈台(三))